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届时短期股票配资平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来自非洲国家的数十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非洲国际组织(地区组织)的领导人将参加会议。
会议前夕,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继森教授。刘继森表示,中非合作前景广阔,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目标引领下,中非合作将成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榜样和标杆。
网友要破除对非洲的误解
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是今年中国主办的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中非领导人时隔六年重聚北京。论坛非常鲜明地提出了“携手推进现代化”这一主题。在中非各自的现代化之路上,双方的合作前景如何?
接受记者采访时,刘继森教授正随同广东企业家考察团对西非的科特迪瓦、塞拉利昂、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四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刘继森以他调研的第一手资料向记者解释了上述问题。
科特迪瓦是一个腰果生产国,此次调研中,他们与科特迪瓦农业部、海洋渔业部以及相关商协会进行探讨,发现当地对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十分有限。科特迪瓦非常希望中国相关企业能去投资,提升他们对腰果的深加工能力,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此外,科特迪瓦的渔业资源丰富,但是当地缺乏养殖技术,每年本国只能生产10万吨左右的渔业产品,但消费量达到65万吨,大量渔业产品需要进口。“广东是海洋渔业大省,相关企业到非洲投资海洋渔业前景十分广阔,当地也十分欢迎。”刘继森说。
刘继森告诉记者,中国可以发挥技术、资本和人才优势,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也可以向非洲国家分享。
不过,一提到非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贫穷、落后等词汇。对此,刘继森表示,要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中非合作,网友要破除对非洲的误解。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美国及其盟友通过构筑“小院高墙”并提出“脱钩断链”主张,企图围堵中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产业、产能需要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当前,非洲大陆人口达到14.6亿,中非的人口规模近2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5%以上。如果一个企业同时面向中国和非洲,它将占领两个巨大市场。非洲大陆的面积为330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的3倍多,在这片大陆上,你可以找到所有的矿产资源,比如赞比亚的铜、南非的金、纳米比亚的铀等。此外非洲还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海洋渔业资源等等。中国作为一个超过14亿人口的大国,要首先保障资源供应、粮食安全等才能实现现代化,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非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企业出海非洲克服多重风险
刘继森教授的研究课题涵盖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向。今年,他已经带领两批广东企业家考察团到访非洲。“10月、11月,我们还将两次到非洲考察。现在广州到非洲的飞机上,大多数是中国人,去年就有10万中国人到过坦桑尼亚。现在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从‘我要企业家出去’转变为‘企业家主动要出去’。”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非洲毕竟是一个陌生的大陆。中国企业出海非洲主要面临哪些挑战、困难和风险?刘继森认为非洲的政治风险、中非的文化差异、非洲当地经济欠发达是企业面临的三大障碍。
“首先是政治风险,比如这个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如果中国企业准备到一个非洲国家投资,这个国家正好要举行大选,企业就需要关注是哪个派别、哪个政党上台执政,不同派别对中国的政策取向会影响投资能否收回成本。”刘继森说。对此,他还给企业提出建议,首先是要选择政局相对稳定的国家作为投资目的地。如果是存在一定政局动荡风险的国家,中国企业要在投资对象国选举结束后再去投资,投资一些能在一个选举周期里面收回成本的“小而美”项目。
第二个风险是中非之间的文化差异,现在我们通常把非洲看作一个整体,实际上非洲内部各个国家,每个国家不同的民族、部落之间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而且,非洲被欧洲列强长期殖民,原宗主国带来的语言、文化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企业要在当地立足,就要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文化,这也是很多中国企业迫切需要有留学中国经验的非洲留学生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风险是经济风险,比如劳工政策、汇率波动、当地工人的熟练程度、产业配套情况等等,都要慎重考察。
广东企业走在出海非洲第一方阵
虽然投资非洲存在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风险很大,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风险。在投资非洲方面,来自广东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走在前列,属于中国企业出海非洲的“第一方阵”。
刘继森给记者介绍了多个广东企业出海非洲的成功案例。比如深圳的传音手机,在非洲的市场占有率高居首位,成为非洲的“手机之王”。传音深耕非洲十六年,从卖手机起家,现在逐渐扩展到大数据业务,传音最成功的一点是它比较早开拓非洲市场。这一点对现在想进入非洲的企业来说,是难以复制的。
刘继森介绍,非洲很多国家仍然面临严重的缺电问题。广东世能集团是一家主营电力设备的企业,该企业看到了机遇,把中国的小火电、小水电设备引入非洲,取得了成功。广州森大集团从事对非贸易,并在非洲布局了庞大的销售网络,随着竞争的加剧,这家企业选择转型,与佛山的“陶机之王”科达合作,开始在非洲设厂,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目前已在近10个非洲国家设有建材生产基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非洲对陶瓷产品的需求非常大,科达生产基地外的运货车常常排队四五公里长,瓷砖还是热的就已经被运走了。”刘继森说。
双边贸易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广东是中国第一外贸大省,每一届广交会都是客商云集,大量非洲客商来到广州,在对非合作方面,广东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
广东打好“非洲牌”,要从人脉资源做起。刘继森建议:“一是要用好非洲国家在广州的领馆资源,本次带队考察前,我们拜访了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驻广州领事馆,他们非常重视短期股票配资平台,还专门从领馆派人回国协助;二是用好非洲在广东的商会资源,他们都有与中国进一步合作的迫切愿望;三是用好留学生资源,非洲国家在广州的留学生有6000多人,在整个广东有近万名,这些留学生学成回国后,将为中非合作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实盘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