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线搭桥链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促进家乡经济发展、回乡投身花卉行业带动村民就地就业、以身作则带动村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建设民宿发展旅游经济助农兴农、打造花海田园吸引游客观光游玩……股票杠杆10倍平台
今年以来,云浮市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通过抓标杆、树样板、强示范,促进“百千万工程”互助服务工作落实落细,以点带面有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向好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在60个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中选树培育出1562户典型(示范)户。通过典型(示范)户带头示范引领、带头捐资捐物、带头绿富双赢,汇聚全民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力量。
本期报道聚焦各县(市、区)的典型户代表,了解他们的经验做法,记录他们的“典型”故事。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陈玮琪
云城区腰古镇雄强村典型户李斌:
做好搭桥人
用心建家乡
“我是村中首批大学生,1989年就在佛山工作,一直想用好珠三角资源助力家乡发展。”李斌是个土生土长的云城人,兼任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大湾区办事处(下称“乡工委大湾区办事处”)副主任。
长期以来,他关心家乡发展,主动为云城区腰古镇与乡工委大湾区办事处牵线搭桥,配合当地创办“四堂并举”模式,即养鱼学堂、种植学堂、红色讲堂和乡村基层治理议事堂,有效推进腰古镇“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开设养鱼学堂和种植学堂
“对于家乡,人们总会有一个念想——有能力时回馈家乡。”李斌表示,虽然他身在粤港澳大湾区,但他时时挂念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李斌回忆,去年,他与乡工委大湾区办事处的同事闲聊时了解到,珠三角的水产养殖成本较高,当地的淡水鱼养殖企业有外溢性发展的计划。“当时我就想,我的家乡腰古镇有很多鱼塘,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我是本地人,对当地情况非常了解,若要承接珠三角的淡水鱼产业转移,我的家乡非常合适。”
有了想法后,李斌开始为两地牵线搭桥。去年7月协同乡工委大湾区办事处引进淡水鱼龙头企业,将“丰产白金鲫”淡水鱼产品、优质饲料、先进养殖技术等引入腰古镇,有效改变当地传统的淡水鱼养殖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实现产销对接。
此外,为避免种植户盲目投种和养殖,当地还举办养鱼学堂,为淡水鱼养殖户实行集中培训,目前已举办学习班7期,培训养殖户150人次。
谈及开办种植学堂的缘由,李斌提到了“摄影”二字。“多年前,每逢佛山市农科所向公众开放之时,我便会前往拍摄,看到许多优质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我就想要是能引种回家乡就好了。”
2023年8月,李斌结合佛山对口帮扶云浮的政策背景,协同乡工委大湾区办事处为腰古镇政府与佛山市农科所牵线搭桥,组织参观学习交流团到佛山市农科所实地参观交流学习,助推两地“产学研”深化合作。
同时在腰古镇农业产业园区举行“种植学堂”揭牌仪式,由多名农业专家对腰古镇的种植产业和品种进行细致精准的指导,助力腰古镇农业产业发展。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剑夫故里,仁善城头。李斌的家乡是著名革命老区城头村,这也是烈士陈剑夫的故乡。李斌生于此长于此,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情怀。多年来,他致力于搜集革命历史资料并广泛宣传,积极助力家乡红色文化建设。
2015年起,李斌先后搜集整理《腰古镇革命历史概要》和《陈剑夫革命烈士珍贵革命历史资料》等书籍,编撰《腰古镇革命历史概要》等课件并进行义务讲述。
2018年,他投身云城区“城头红色文化村”建设,参与中共云浮县委旧址、烈士革命历史陈列馆等布展。
2021年,他将多年搜集到的珍贵革命历史书籍70余册无偿捐献给云浮市档案馆,丰富地方馆藏。
2022年,他协助推动腰古镇农民运动展馆的建成。
此外,李斌还紧抓雄强村委会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契机,协同乡工委大湾区办事处与雄强村委会城头村的仁善田园综合体合作建成“红色讲堂”,并以此为阵地向广大党员、群众、游客宣讲红色故事。
回顾过去的付出,李斌表示:“城头村是我的家乡,家乡有这么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革命历史,我有责任尽自己所能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家乡故事。”
如今,不论是养鱼学堂、种植学堂,还是红色讲堂,都已成为李斌家乡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和政策落脚点。李斌表示,下一步,他将继续配合腰古镇委、镇政府建设“乡村基层治理议事堂”,进一步深化与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为建设和美乡村作贡献。
云安区高村镇高村村典型户谢卓志:
回乡投身花卉行业
带动村民走“花路”
“大学毕业后,我就选择回到家乡,支持家乡花卉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谢卓志是云安区高村镇人,2019年,他回乡投身花卉行业,从一名“花卉小白”,逐渐成长为一名对花卉行业了如指掌的典型户。
支持家乡花卉产业发展
“这是彩叶芋,这是龙舌兰……”在华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创农业”)的花卉温室大棚内,谢卓志对各类花品如数家珍。从零基础到对400多种花了如指掌,是谢卓志回到家乡耗时多年付出后的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花卉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尽管对花卉种植不是很了解,但考虑到自己是‘农三代’,自小便参与家中的农业生产,对发展该行业还是很有信心的。”出于对农业的信心和对家乡的情怀,大学毕业后,谢卓志选择回乡参与花卉产业。
2017年,华创农业在高村镇投资建场;2020年,快繁育苗中心建成。如今,高村镇花卉基地占地6万平方米,首期已建成1360平方米的组培生产车间和2万平方米的育苗大棚,年产各类品种花卉1500万株。
花卉生产后要流通,才能带来收益。作为华创农业的销售总监,谢卓志致力于开拓花卉市场,如今该公司约40%种苗出口东南亚市场,40%销往广东本地及国内其他地方,20%培育成盆栽运送到广州花卉市场及线上销售。由此可见,曾经的“花卉小白”已在业内立足扎根。
产业兴农带动村民就业
“花卉虽然也是种植,但和农作物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为了带动有意向的村民掌握或提升种植技能,吸引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我们会定期开展花卉栽培及组培技术培训。”谢卓志说。
如今,经过培训后,当地许多村民都能参与花卉培育工作,高村镇花卉基地也为本地村民提供了约70个就业岗位。
此外,华创农业所在的高村村以“花漾生活,文旅高村”为定位,以花卉产业为主导,以休闲农旅产业为配套,正着力打造广东农旅融合典型村、粤北特色花卉种植示范村。
立足此契机,依托技术优势,华创农业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以种植包销、土地流转、雇用农户、培养创业技能等方式,有效带动周边近2000户农户发展,实现联农带农。
多年来,看着家乡的变化——河道越来越干净,村庄越来越整洁,泥泞村道变成水泥路面,绿化小公园越来越多,村民钱包越来越鼓……这一切都让谢卓志十分感慨。
“我自己是高村人,村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也很开心。”谢卓志表示,“接下来,我将继续提升业务知识水平,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分享经验技术,带动更多村民发展花卉种植和就地就业。”
罗定市罗镜镇云沙村典型户李恒荣:
以示范带动提高
村民主人翁意识
“今天要将村道清理一遍,大家下午3点到上云二村集合。”微信群里,李恒荣根据负责辖区的实际情况,及时向互助工作队发布任务,并通知队员按时到位开展工作。
李恒荣是罗定市罗镜镇云沙村人,也是云沙村的村干部和互助工作队的一员。身为典型户、党员,他时刻将“以身作则”四个字铭记于心,并常常主动作为,带动村民逐渐形成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推进村居环境卫生工作
每天上午8时许,李恒荣开车从家出发去村委会上班。为了及时了解各村情况,每次他都会到沿途的村庄转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处理。
“沿途共有9条自然村,分别是上云一、上云二、上云九、上云八……”李恒荣一边回忆路线,一边对各村庄“如数家珍”,长期的“巡逻”让他对周边的村庄布局了如指掌。“转一圈花不了太长时间,大概十几分钟,却能让我掌握村庄的即时情况,有助于向互助工作队及时发布任务、督促问题整改。”
李恒荣介绍,在这十几分钟的“巡逻”期间,他一般主要关注村道沿线卫生、垃圾收集点环境、树木周边的杂草等。如果遇到垃圾落地或是杂草丛生的情况,他则停车处理,有时还会引来周边群众共同参与。
“记得有一次枯草期,李屋村的小公园和小花园长了很多杂草,我看到后便停车下来处理。后来有些村民路过看到我,也纷纷主动加入。”李恒荣回忆道。
长久以来,李恒荣的行为都被村民看在眼里。许多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大家纷纷主动作为。“有一次工作忙,我还接到村民来电说紫花风铃木周边的杂草他们去清理,让我不用去了。看到村民素质和意识不断提高,真的很开心。”李恒荣笑道。
走村入户完善污水管网建设
“现在农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产生的污水也越来越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明渠容易带来臭气、滋生蚊子,如果不进行雨污分流,长期以来对身体健康也会有影响。”民居里,李恒荣正耐心劝说村民,希望他们配合污水管网建设。
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处理关系着村民的生产生活乃至身体健康。但重新挖地、铺设管网、填埋管网等,不仅耗费时间,甚至还涉及土地征收,对部分村民而言,这是件“麻烦事”,因此村民的意愿不高。
在日常“巡逻”中,李恒荣常常关注污水管网的建设进度。如果遇到建设进度缓慢的村庄,他则会进村入户主动与村民沟通,通过缓解他们对项目的担忧、对环境的误解等,从村民的角度出发,耐心与他们交流,从而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只要站在村民的立场为他们考虑,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基本都会配合工作。”李恒荣表示,基层工作虽然不易,但他将继续与互助工作队一起努力,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主动参与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
新兴县六祖镇龙山塘村典型户谢乃贵:
打造禅意民宿
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这让我在家乡能够更快更好地参与各项工作,我也很乐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谢乃贵说。
谢乃贵是新兴县六祖镇龙山塘村人,也是龙山塘村互助工作队的一员。目前她经营着一间民宿,通过与周边设施连片共同发展,有力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助力种植养殖业发展
“以前的乡村道路没有这么漂亮,现在变化真的很大。成为互助工作队的一员后,我也经常参与村庄的环境整治和卫生清洁工作。”谢乃贵说。
据分享,谢乃贵主要通过社区的宣传和推荐了解到“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随后她便主动报名,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活动。同时,她还充分发挥自己掌握的农业技术,为村民提供种植养殖方面的指导。
“这些是有机肥,要先挖个坑,再把肥料填进去,同时整理一下周边的杂草,更有助于作物生长。”在农业生产方面,谢乃贵拥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不少村民纷纷向她请教学习,而她也会耐心分享。
据悉,2015年,谢乃贵的家人在广西建设了一个有机肥料厂,所产有机肥能够让农作物增产30%左右。产量提高后,谢乃贵又积极作为,主动利用自家民宿为农户销售农产品,为农户拓宽农产品销路。
抓住先机投身民宿行业
走进谢乃贵经营的民宿,各类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村里有许多优质的农产品,包括番薯、甘蔗、水果等,但由于各种原因,销路成了问题。”谢乃贵提到,考虑到自家民宿经常有各地游客来往,是个销售的好平台。为此,她利用自家民宿帮助农户打开销路。“将农产品放在民宿,客人看到后都说品质很好,常常会带走作为伴手礼。这样既能打开销路,又能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一举两得。”谢乃贵说。
据介绍,谢乃贵的民宿坐落在六祖镇龙山塘村,毗邻六祖故里度假区、国恩寺和藏佛坑等景点,周边景色优美,山清水秀。
“原先我在广州工作,看到家乡发展很好,越来越多人到当地旅游,让我看到了发展机会。”谢乃贵介绍,2018年,她便回乡建设禅龙山居度假民宿。
谢乃贵所在的龙山塘村以“禅意”为发展理念,推进禅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因此,她便以禅意为主题,结合禅文化的风格元素打造民宿,受到众多游客喜爱。目前,民宿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年收入四五十万元。
“龙山塘村是条旅游村,随着游客到来带动经济消费,周边开设了很多餐厅、果园、民宿等,旅游前景良好。考虑到节假日时民宿供不应求,我也计划扩大民宿规模,提升民宿服务,推动旅游经济发展。”谢乃贵说。
郁南县大湾镇五星村典型户李永仲:
农文旅融合
奔向乡村“诗与远方”
“我们种植了紫花风铃、紫薇花、荷花、红色鸡蛋花等花卉苗木,基本做到每月到大湾古民居文化旅游区都有不同的花可以观赏和购买。”李永仲是郁南县大湾镇人,近年来,他与合伙人成立郁南县宝树湾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并打造“花海田园小镇”,在当地形成良好的旅游经济效应。此外,他与家人共同运营的种养家庭农场也成当地的典型示范标杆。
打造“花海田园”助力旅游业发展
走进“花海田园小镇”,姹紫嫣红的紫花风铃映入眼帘。只见游客们穿梭在花朵间拍照打卡,玩得不亦乐乎。
“2021年,我动员亲友积极宣传大湾镇和五星村,成功引入投资创办郁南县宝树湾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将连片荒地打造成花木繁盛的‘花海田园小镇’。”李永仲介绍,目前小镇种植有800亩紫花风铃木、200亩黄花风铃木、150亩紫薇花、150亩荷花和150亩红色鸡蛋花,为大湾镇打造了一张亮丽的“花海田园”文旅名片。
回顾建设“花海田园小镇”的动机,李永仲提到,五星村委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古建筑群,如何利用这些独特优势让家乡变得更好,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找到解决办法和发展思路,我多次外出参观学习,发现发展文旅是一个好途径,而家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古建筑资源,无疑为文旅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李永仲说。
经过李永仲多年努力,如今的“花海田园小镇”平均每年接待游客30万—50万人,当地还会举行美食节、摄影比赛等吸引客流,有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种养家庭农场成示范标杆
种砂糖桔、种柠檬、种香蕉、种花、养鱼……在自家的种养家庭农场里,李永仲的一个个想法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我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就回到家乡开始创业。”李永仲介绍,他的农业创业路从2007年租地种植50多亩的沙糖桔开始。随后,在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下,他与家人又承包了60多亩水塘养鱼,后来还种植了20多亩香水柠檬和10多亩香蕉,家庭农场的种养品种变得愈加丰富。
“现在我还租了临近乡镇近40亩土地办起苗圃场,育有紫花风铃苗3万多株,主要供给郁南县宝树湾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供需循环。”李永仲说。
努力耕耘与艰苦奋斗下,李永仲的种养家庭农场发展得越来越好。2023年,李永仲种养家庭农场被郁南县关工委评为“郁南县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基地”;今年,李永仲种养家庭农场入围广东省标杆家庭农场名单。
今年8月,李永仲管理的郁南县宝树湾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还与郁南县中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启动花海跑山鸡项目。在该项目中,花海跑山鸡从小鸡到成品鸡都生长在各种风铃树下,并自然放养270至300天才上市出售,年养殖高品质鸡10多万羽,成为当地又一经济发展示范。
李永仲表示股票杠杆10倍平台,作为五星村典型户,接下来,他将在环境整治、捐资捐物、振兴致富三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清理整治自家的房前屋后,引导左邻右里落实“门前三包”;带头认捐鸡冠花等绿化苗木10株,积极联系外出乡贤返乡参与家乡建设,推进五星村乡村绿化;继续探索发展本村特色农产品,积极分享争创省级标杆家庭农场的经验,带领村民打造一批家庭农场,实现致富自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实盘网站观点